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出现了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的现象,集中表现为物价低迷、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景气度不足、失业率回落仍不明显。出现这些现象,除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需求不振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在化债压力下地方政府支出过快缩减,这不仅导致政府部门去除对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后的实际需求显著下降,更是挤压了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为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忧患意识,全力避免因经济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运行而导致的潜在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同时,需要重新认识国债的性质以及国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大规模增发国债置换地方债,以此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并引导地方政府从重视投资与生产转向重视消费与居民收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地方经济活力;宏观经济;潜在增速;财政支出;国债
课题组组长: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成员:厉克奥博、李冰、陆琳、郭美新、吴舒钰、黄张凯、龙少波、伏霖、徐翔、石锦建、金星晔、张驰、张鹤、郎昆、侯韫韬、李璐佳、王子航、陈香、李雅萍、宋嘉宝、戴君屹、郑渝川、郭轩成。
原文详见:《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下半年展望》,载《改革》(CSSCI)2024年第7期。
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下半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