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背景: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是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据统计,2021年全国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08.3万亿元,是当年GDP的2.7倍,如何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关切。
然而在流行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国有企业常常与低效率、要素错配等特征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僵化的负面形象,私有化也成为西方学者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的国企改革主流方案。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在主要发达国家,国企私有化进程已经中止,2008年金融危机后还有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党开始号召重建国有企业;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很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的经济体也未能实现经济效率提升和长期稳定增长等目标,并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基础设施不足等发展难题。
笔者认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一定要遵循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既要克服完全从理论到理论的推导,也要克服只关注一个时期、一个行业国有企业的表现所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回顾世界各国的现代经济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不同体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均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各国国有企业在成立背景、目标设定、行业布局、组织形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也并不存在标准答案,只有基于对各国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深入总结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书稿内容:

本书聚焦“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国企改革”这一问题,在收集整理各国案例和数据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章至第四章是各国国有企业实践历史的梳理总结。本书整理了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苏联(俄罗斯)、中国这12个代表性国家建立和使用国有企业的历史、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与现状。特别是本书在世界银行1995年发布《商业中的官僚:政府所有制的经济学与政治学》报告的基础上,拓展整理了二战结束至今各国国有企业占经济活动比重的数据,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跨国可比数据。
第五章是国有企业的规模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本章在案例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章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在各国历史上和今天都普遍存在,并非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的。同时,在控制了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后,国有企业占比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关系,伴随着一国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的经济占比、发挥作用和行业布局也要动态调整。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六章是对各类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比较和总结。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方式,其组织形式也集中表现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各国实践,本书将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社会型国有企业、部门型国有企业、公司型国有企业和基金型国有企业。上述四种类型的国有企业在市场中以企业的形式,分别扮演着“企业办社会”、“行业主管部门”、“市场化运作公司”和“投资基金”的角色。这四种类型的国有企业分别代表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四种互动关系,即:政府替代市场、政府管理市场、政府参与市场和政府培育市场。
第七章是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跨国比较的经验总结。通过考察和比较主要国家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的路径,得到如下发现:(1)国有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在不同类型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国有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各国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可总结为三种模式,即西方发达国家模式、新生民族国家模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模式,不同模式的国家间建立国企的原因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存在差异。(3)各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之处,相同点表现为行业布局的趋同,差异之处表现为国企发展目标差异所带来的改革手段的差异。一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参考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遵守一般性规律的同时,还必须强调本国的特征。
最后,本书强调一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参考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遵守一般性规律的同时,还必须强调本国的特征。

作者简介:

郎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冯俊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全文详见:《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国企改革: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

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国企改革: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