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郎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冯俊新(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印度和马来西亚是二战后通过和平交接而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这两个国家在实现民族独立后,都不同程度地通过发展国有企业而实现了工业化。作为两个新兴经济体,其国有经济的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印度1950年代开始在尼赫鲁时期建立公共部门主导的混合经济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在1960和1970年代进一步强化。马来西亚从1970年代开始,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并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在初期都成功推动了两国工业化的发展,到1980年代末,两国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都达到了高点。但两国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于是从1990年代开始两国先后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国有经济在能源、电信、基建等领域依然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在细致梳理两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三点经验启示:第一,要客观评价国企在经济发展初期的重要作用,特别对于低收入国家,通过发展国有企业在重点领域加强投资,加快实现工业化目标;第二,要正确看待国有经济占比的动态调整,要认识到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制度的完善,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方式也在变化;第三,不同国家中国有企业承担的角色存在差异,所以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一致,并没有唯一的最优改革道路。

关键词:国有经济;印度;马来西亚;后发国家;经济史

注:原文见《印度、马来西亚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载《国有经济研究》2021年。